1644年,在景山的苍茫山巅,崇祯皇帝那一抹悲壮的身影永远定格,皇帝选择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整个景山之上弥漫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沉重与凄凉,仿佛天也为他流泪。李自成站在远处,看到这一幕时,他也不禁为之叹息。若是崇祯答应了自己提出的几个条件,或许命运就能有所不同,然而,崇祯那固执倔强的性格,使得他最终错失了生机,拒绝了任何妥协配资股票的合法平台有什么,导致了最终的失败。
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,迎接他的是一场属于他的荣华富贵,似乎一切都在向他展开光辉的前景。但他没有想到,这个皇帝的梦,仅仅持续了42天,便彻底破灭,梦醒时分,他已站在了绝路的尽头。李自成究竟做了什么,让他在有利条件下,最终步入了如此悲惨的结局?
明朝末期,灾难降临,天灾频发,旱情严重,百姓食不果腹,生活困苦。灾难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,粮食危机蔓延,然而朝廷的官员们并未采取有效的赈灾措施,反而从中牟利,将本应发放的粮食扣留,使百姓忍受着更加沉重的贫困与饥饿。与此同时,士兵们的处境也同样凄惨,长期饥饿与严寒折磨着他们。此时,金国军队南下,给本已岌岌可危的明朝雪上加霜。为了保卫皇亲国戚的安全,朝廷强行征兵,百姓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金人欺凌。
展开剩余76%李自成当时已经成为了地方的把总,他目睹了朝廷对百姓的漠视,心中愤怒万分。作为曾经的平民百姓,他心中对这种压迫产生了强烈的反感,决定挺身而出,揭竿而起。他率领着一部分士兵杀死了那些剥削百姓的官员,随后开始游走于汉中、山西等地。他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极其勇猛,逐步展开与明军的激烈对抗,经过一场场恶战,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响,队伍也日渐壮大。高迎祥、张献忠等农民军纷纷与李自成结盟,共同对抗明朝的军队。随着力量的不断扩展,李自成渐渐逼近了北京,东渡黄河,战胜了明军的守军,直指紫禁城。
崇祯皇帝得知李自成的逼近,立刻调动了全国各地的兵力前来支援,吴三桂、王永吉等将领也参与其中。然而,面对李自成日益强大的军队,崇祯低估了起义军的力量,即便急速调集的援军赶到,也未必能及时抵达,而明朝的其他兵力则需要分散去抵挡来自后金的威胁。
当李自成看准了明朝皇室的危机时,他开始进行一系列非常巧妙的操作,提出了与崇祯的秘密谈判。如果崇祯皇帝答应他的条件,他便不会攻入紫禁城。尽管有人劝阻,但李自成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,派遣杜勋前往宫中与崇祯谈判。李自成心中满怀信心,认为崇祯必定会同意,但让他没想到的是,崇祯冷酷地拒绝了他的提议,连一点妥协的余地也不给予。
李自成提出的条件其实并不复杂。他希望崇祯赐封一块土地,让农民起义军能够定居耕作,并且希望获得一定的军饷以犒赏士兵,毕竟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而最重要的一条是,李自成要求与朝廷脱离关系,能自由与后金作战,不再受朝廷的约束。换句话说,他需要土地、金钱与自由。但崇祯的回答是严词拒绝,作为皇帝,他无法向“草寇”低头,于是他下令将所有前来谈判的人赶出宫外。
当这些人带着崇祯的拒绝回到李自成的军营,愤怒的气氛愈加浓烈。军队的攻城速度加快,紫禁城的城门已经面临被攻破的危机。这时,城中的官员们惊慌失措,纷纷逃离,想要带着崇祯一起逃脱,但崇祯却冷静地摆了摆手,带着一名老太监走向景山。就在景山那孤寂的山巅,崇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。这一幕让李自成心中有种“兔死狐悲”的感触,但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,心中充满了豪情,决定开始打造自己的皇帝之路。
进入紫禁城后,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,开始实施自己的政策,号召军队遵守严明的军纪,不得侵犯百姓。然而,在初期的秩序下,随着时间的推移,农民阶级的弱点逐渐显现,政权逐步走向衰败。李自成,作为一位曾经的农民领袖,逐渐沾染上了权力的腐化。在他身边,许多小人和奸佞之徒日益得势,即便是忠臣李岩,也未能幸免,最终被李自成误杀。
李自成的皇帝之路变得越来越堕落,他开始沉溺于奢靡的生活,过上了权贵般的日子。宫中的选秀制度让百姓苦不堪言,许多少女被迫送入宫中,成为李自成的宠妃。随着李自成对权力的迷恋,他逐渐放松了对军队和朝廷的管理,贪婪的将领们更加肆无忌惮。刘宗敏等将领趁机横行霸道,对百姓施加了极大的压迫,直至许多人选择自尽。而李自成对此漠不关心,始终无法醒悟。
最终,刘宗敏的所作所为导致了李自成失去了吴三桂这个重要盟友。当刘宗敏将陈圆圆掳走时,吴三桂愤怒不已,最终选择投靠清军。李自成失去了他的重要支持,最终在42天的辉煌后,迎来了清军与吴三桂的联手进攻,彻底走向了灭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