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有位皇后新手炒股配资平台,出身普通却被朱元璋选中,从皇太孙妃一路做到中宫皇后,却在24岁那年,抱着跳进了皇宫的熊熊大火里。更惨的是,她死后不仅被剥夺皇后身份,连名字都差点从史书中被抹去,直到242年后才被“上户口”。
她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马氏,一个被皇权斗争碾碎,却在火海里守住最后尊严的女人。她的一生,到底藏着多少无奈?
马皇后算不上“天选之女”,洪武二十七年,17岁的朱允炆要娶亲,朱元璋翻遍了满朝文武的家谱,最后挑中了光禄寺少卿马权的女儿。马权只是管宫廷宴席的中层官员,家里没兵权没势力,和常遇春、徐达那些勋贵家族比,简直是“普通老百姓”。
朱元璋一辈子跟功臣勋贵斗,杀了胡惟庸又宰蓝玉,就是怕有人威胁皇权,他觉得给孙子找个没背景的媳妇最靠谱,这才选中马氏。朱元璋给这场婚事办得风风光光,基本上按太子朱标娶亲的规格来,赏给马家大量钱财,马氏就这么成了皇太孙妃。
展开剩余76%婚后的马氏,是个“标准贤妻”。洪武二十九年,她给朱允炆生了大儿子朱文奎,朱元璋乐得嘴都合不拢。两年后朱元璋驾崩,朱允炆继承皇位,马氏顺理成章成了皇后,大儿子朱文奎被立为太子。
那时皇宫里的日子,还算安稳。马皇后管着后宫,朱允炆忙着当皇帝,两人还在出生于建文三年又添了二儿子朱文圭。
可朱元璋算错了一点,他以为砍光了勋贵,孙子就能稳坐江山,却忘了自己还有个能打的四儿子朱棣。朱允炆刚登基就急着削藩,半年内废了四个叔叔,还把湘王朱柏逼得自焚。
朱棣一看“下一个轮到我了”,建文元年七月,打着“清君侧”的旗号起兵,靖难之役就这么开始了。
战争刚开始,马皇后的日子还没太糟。朱允炆派老将耿炳文带着50万大军北上,自己在南京城里等着捷报,马皇后就在后宫里管着后勤,给前方送点棉衣药品,偶尔还陪朱允炆吃顿安稳饭。
建文元年九月,朱允炆把耿炳文换成了李景隆,他带着60万大军去攻北平,居然打不过朱棣的几万兵,后来又在白沟河大败,把朝廷的家底赔得底朝天。消息传回南京,马皇后彻底慌了。
她不能上战场,只能动员后宫女眷和勋贵家的夫人们捐钱捐物。有记载说,她把自己的金银首饰都拿出来,交给内务府换成军饷,。可李景隆不光败光了兵,最后还在朱棣兵临城下时,打开金川门投降了。
建文四年六月十三,南京城破的那天,宫里乱成一锅粥。太监宫女四处乱窜,朱允炆在奉天殿里急得转圈。有人劝他快跑。方孝孺却跳出来反对,说南京城墙厚,可以死守!皇上一跑,民心就散了!
而且有人提议,让皇后带着一个儿子出去躲躲,好歹留个后。朱允炆红着眼拒绝:“要走一起走,要留一起留!”他大概忘了,马皇后怀里还抱着刚满1岁的小儿子朱文圭。
那天下午,朱棣的军队冲进皇宫时,朱允炆在宫里放了一把火。浓烟滚滚中,马皇后抱着朱文圭,看着火光里慌乱的人影,突然明白了,丈夫大概率活不成了,自己这个“建文帝皇后”,落到朱棣手里也是死路一条。
她把朱文圭塞给一个老太监,然后转身走进了火海。史书里没写她最后说了什么,但想想也知道,一个24岁的女人,看着自己的家变成废墟,丈夫生死未卜,儿子前途未卜,除了用死守住皇后的尊严,她好像没别的选择。
朱棣进城后,第一件事就是“抹掉”朱允炆的痕迹。他废掉朱允炆的帝号,马皇后的皇后身份自然也被剔除,官方史书里提都不提,好像这个人从没存在过。
那个被老太监救下来的朱文圭,才1岁就被扔进凤阳高墙,一关就是55年。
最讽刺的是,朱棣给大哥朱标改了谥号,给亲妈碽妃正了名,却唯独对侄媳妇马皇后讳莫如深。仿佛只要不提,就能抹去这场夺权的血腥。
可历史终究没彻底忘记她,242年后,南明弘光帝在南京登基,那时明朝丢了北京,江山都快没了,弘光帝下旨恢复朱标的“兴宗”庙号,承认朱允炆的建文帝身份,顺带也给马皇后“上了户口”,追谥“孝愍让皇后”。
不过这迟来的名分新手炒股配资平台,马皇后自然看不到了。
发布于:河南省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